“00后E人,北漂五年,对北京吃喝玩乐样样通,陪玩陪拍”、“98年巨蟹i女,找靠谱北京本地陪玩陪拍女生,有耐心有规划,包门票和喝咖啡费用”……
今年26岁的刘晨敏通过小红书了解过“陪游服务”,“我看到的小红书笔记一般都是女生找陪游的女生,微博上也见过。有些人会在帖子里提具体的要求,比如希望陪游的女生脾气好、配合拍照,知道去哪里找好吃的餐馆和咖啡厅。费用不一定明确标注,有的会标上提供咖啡餐厅费用。”
“这一体验其实和找‘搭子’差不多,除了基本的陪拍、陪玩这些,还要提供情绪价值,不过我可能不太会尝试找‘陪游’,我觉得多少还是有点风险的。”
时髦的背后,寻找“陪游”方和“陪游服务”提供者身份界定模糊、服务不专业和收费标准不明确等问题,可能导致双方人身安全和衍生出的“软”服务等隐患。同时,陪游双方是否能有效遵守契约精神和诚信,也亟待进一步规范。
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主任王文达表示,这种在年轻人当中时兴的旅游方式,对于不擅长或者不喜欢深度社交的人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。
“现在有些年轻人工作生活面临不少压力,缺乏有效深度的交流,孤独感很强。而这种随机的伴游陪游,能在短时间内提供专注的、连续性比较强的陪伴,并且这种社交关系不需要花费精力长期维系,关系的建立成本很低。”
此前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71.4%的受访青年感觉当下想维持深度社交关系更困难了。维系一段关系,真诚相待、相互尊重、志趣相投是受访青年最看重的方面。
不过王文达也表示,这种旅行方式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标准和规范,可能会存在服务体验和预期不一致,以及人身财产安全隐患等问题。
劲旅网创始人魏长仁表示他很理解这种旅游方式的兴起,“出门玩谁都想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,找一个年纪相仿、兴趣性格合得来的陪游是一种选择,毕竟一个人出门旅游还是有些孤独,也可能会遇到一个人处理不了的突发状况。”
不过,魏长仁对找陪游也有担忧,认为双方线下身份或行为方式难以通过线上聊天鉴别,可能存在服务提供者服务不专业的情况;甚至,由于目前对该旅游方式的监管尚未明确,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及“软”服务等问题。
我国旅游法明确规定,导游和领队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必须接受旅行社委派,不得私自承揽导游和领队业务。而《导游人员管理条例》也有明确要求,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,必须取得导游证。
“对此,平台可以进行事前监管,比如登记审核双方的身份职业信息。规范这一服务行为需要多方的努力,让消费者满意,” 魏长仁表示。
“陪游服务”或许还存在一定心理风险。伴游服务归根结底并不是真实世界的社交形式,如果对伴游服务上瘾,可能不利于自身社交能力的发展。